工作假期 工作萬歲 旅遊日誌 英國

英國IT/Tech工作 – 如何當個好Developer?

本週英國終於解封了!昨天接到公司通知下月開始正式重啟辦公室,不過將限制人數,員工回去前需要提前申請,亦可選擇繼續在家工作,將有機會永久持續WFH模式。收到重啟消息後公司群組馬上雀躍一片,還約不同組合某天一起回去喝酒,還真是人生首次目睹人類集體因上班而充滿興奮期待的畫面… 喔抱歉話題拉太遠了,寫上這篇的原因是最近在家工作時一直在思考到底怎樣才能當個(能夠長久生存的XD)好Developer。不過這不是篇教導如何從零開始的技術攻略文,只是純粹分享一下看法。要當個好Developer,現時的學歷、背景、Coding skill甚麼的都是其次,最重要的是保持一顆願意學習的心Stay hungry stay humble

If you don’t come out of this quarantine with:
– a new skill
– more knowledge
– better health and fitness

You didn’t ever lack the time. You lacked the discipline.

出發前在香港工作兩年半,跟其他同行一樣,幾乎每天都在Google跟Stack Overflow努力尋找自己需要的答案。那時就有想過為什麼厲害的Developer多在國外?為什麼說HK no IT?香港人明明工作勤奮拼勁稱冠,為什麼就科技開始追不上了?到達英國以後我一直留意其他國家的Developer跟香港的分別,然而沒想過想要認真討論這個話題的時機竟在於這次疫情。

疫情導致歐美很多人失業或被逼停職留薪,其中不少就為了另尋出路選擇學寫程式,反正Developer剛好就是最適合遠端工作的工種了。事實上不論在香港還是外國,「程式學校」越開越多,課程五花八門有線上有線下,連帶Linkedin也充滿一股股熱血學習巨流。而最大分別亦正在於此。

香港填鴨式教育一直是弊病,知識都是從外往內硬塞。從小開始學習就是一場策略戰,選科要選能夠輕易考取高分的、選大學主修要選成績能穩進又能賺錢的。所謂學習是為了能在考試取得好成績賺取好金錢的過程,一切都是競爭、一切講求回報。我們很會考試、很會工作,但是總學不會「學習」這回事。我們怕失敗,怕選擇然後錯誤。在網路上有留意到一些自學程式的討論帖,內容大多必會涉及程式語言的選擇。很多人只想伸手問及當下最流行又最簡單最吸金的語言,便不怕浪費時間心機「投資」錯誤了。

但是國外不會這樣,一開始就這樣問的人通常最終都不會學成。普遍的情況是只要他們對程式有興趣,便會在空閒時把不同程式了解一遍,再挑有興趣的深入鑽研,當然也有很多中途放棄的人,但是認真起來而成功的人絕不少。這跟教育文化有關係,他們從小就被鼓勵選擇自己喜歡的,只有興趣才是學習的最高動力。有認識些朋友毫無IT背景,但是自學的遠不止Coding表層,連帶背後概念也一同收納腦中。務求不止要學懂,還要精通,而且樂在其中。在網上不難看到一些分享自學過程,亦有很多經驗之人的交流,也就是看到這些才激勵我最近反思學習這回事。感受最深是他們真的比較不怕問也不介意分享,大家的關係像合作進步多於競爭誰比誰懂更多,教學相長本來就是最佳的學習效果(順帶一提,就亞洲人來說我也很喜歡台灣人樂於分享交流的文化)。

那麼開始工作以後又如何呢?看到很多同行的故事是從此就停滯不前了。有人質疑那些沒背景靠自學的新人有多少真的能夠堅持學成又覓得心儀工作?(國外就有人自學數月後進了Google或是FB等大公司)。不過成功率還不是我想說的重點,重點是他們將會習得市場上最新最被廣泛使用的語言,而且初入行薪水較低,每年新畢業生加上這批自學者,別再安慰自己說沒有威脅性了。IT後浪推前浪,Developer本來就不是一份單靠年資穩江山的職業。要是沒有學習的心,大概不到五年你就要準備被下一個浪潮淹過了吧。想想已被淘汰的Flash,想想日漸式微的jQuery跟php…試想像一個靠JS謀生的FE Developer卻對各大Framework無一精通、又或是ES6/Babel/Webpack是甚麼都解釋不了、甚至Object跟Class都傻傻弄不清的話(別驚訝,依然大有人在),職涯又能再撐多少年?

大部分香港人把熱誠都全交給工作,不是說不願意增值,但是增值到剛好能夠應付目前工作所需就好,範圍以外還要花錢花時間進修就是一種「吃虧」,曾經我也是這類人。我很想學習,但是我的「學習」也只限於「工作」之內。工作上需要用到的我就努力學,但當公司再無新事物讓我學習便頓覺沈悶,再積極找尋新工作(就這樣靠跳槽學了多種程式語言還有一堆雜七雜八的東西XD)。只是再怎麼轉我的知識也只是為了應付「目前工作」的需要。我可以當個很合格的員工,很盡力把公司的事處理好、跟其他同事相處得融洽、上司們也都滿意我表現(應該吧XDD),但我還是沒有自信把自己看成一個很優秀的Developer。

在國外半年,卻讓我比在香港埋頭苦幹兩年半期間反思更多。早前在把公司的系統跟語言摸熟後一直萌生跳槽想法,但礙於碰上疫情關係一直無法順利(加上這邊本來就很難找工作XD),靜下來就突然醒覺把當前工作內容當是學習範圍是最笨的方式了 — 它限制了我的天空。想通了後便把念頭打消,決定先好好認真裝備自己。學習不該單是為了現在的工作,也是投資在自己身上。Learning is much more meaningful when that knowledge is what you hungry for,最近努力在學習「學習」。除了自學目前公司沒在用的語言跟技術、惡補以前念書沒念好的程式概念,另外也在看些新興的項目管理…也有IT以外的不同範疇的知識,然後越看越發現自己有很多不懂之處,越學越著迷。花了兩年多才發現自己想錯方向,但是都沒關係,畢生職業的路很長,人不必每次都跑最快,只要還是繼續向前就好了。

喜歡紀錄些小覺悟,希望每點小分享都能夠幫助還在迷路懶惰的人。世界太大太精彩,要看的學的還有很多,但是我總會回港,屆時希望自己學有所成歸來分享。說不出一年十年,反正隨遇而安。

在〈英國IT/Tech工作 – 如何當個好Developer?〉中有 4 則留言

  1. Google 搵到你個blog, 大家都係香港IT狗睇完好有共鳴.

    而家香港咁環境開始打算去英國做IT工, 之前無睇你個blog apply 咗好多最後收唒皮, 睇完你啲post 自己都要amend 個plan.

    想問果度請IT post 佢地睇唔睇年紀架? 自己三十中, 喺香港準備more senior去做AM post. 預咗去到砍掉重練由細做起, 但問題果度俾唔俾機會呢啲老屎忽.

    同埋都想知果度啲title 同香港分別大唔大? 香港通常都係P-> AP -> SA -> … 英國係咪都咁??

    1. Hi Ling,
      海外send CV成功率低係正常的,尤其係最近好多本地人都失業了,即使人在英國都會難左搵工。
      不過如果手持BNO的話,相信居英權議案實施左之後就會提升唔少成功率的(目前太多公司一聽要Visa就直接拒絕,優先請local)。

      三十中只係呢行年齡的中位數,當然有機會。最重要係老屎忽只係種心態,唔係年齡:) 只要肯keep住進修就唔會有人當老屎忽。
      不過要有心理準備係香港可以輕鬆生存既技術,來到歐美都是絕不足夠應付所有的。

      title方面就有D唔同,佢地比較偏向以FE/BE/FS來細分developer role,
      亦有些大公司會統一叫Software Engineer,但分grade I/II/III。

    1. 一般來說一定是大公司機會比較大,但也有不少已發展一定規模的Startup會願意提供簽證。
      另外可以留意英國新加入的Scale-up Visa,專門開放給Scale-up企業招騁人才,選擇又更多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